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体裁作文

感动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4-07-01 11:54:13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那么多善良的人们为我们这个大家庭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爱。

最让我感动的是外交官朱敏才和孙丽娜两位老师,那么大的年纪还要到最艰苦的大山里支教,奉献自己最后的光和热。住着最简陋的房屋,帮助着最贫困的学生,把外面的精彩世界带到了大山深处,直到躺在病床上也不忘那个小小的讲台和那些可爱的学生。还有那个默默奉献,匿名捐赠三十年,帮助过无数人的老人张纪清爷爷,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人和社会。

这些平民英雄让我感动,让我看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是多么的温暖,充满了关爱。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象他们一样,做个有利于社会的好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在看完感动中国后,每一位获奖者给我的感触都很大,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三次出入火海救人的王茂华与谭良才。

我被深深的震惊了。

我从未想过一个人会为了被人的生命会然此冲进地狱。而他是,我知道,她在冲进火场时,一定没有多想。只想到有6个孩子正在火场中,如果晚一步,他们就会葬身火场中,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做为一名教师的心情,如果他想到了危险,如果他想到了死亡的威胁,那么他一定就不会义无反顾的冲进火海里,而且是三次,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孩子们无助的声音,是火海中孩子们的身影。他既然已经冲进了火海中。那他就一定想到了后果,这时无畏,在知道结果的面前,他仍旧选择的是那条路,这是无私,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换别人生命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去发自内心的崇拜呢?

在他们冲出火海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被烧成了火人,浑身没有一处还是完整的,但这些伤痕不是耻辱,而是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折服,这是最骄傲的光荣,他们是真的英雄,没有多想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私无畏的大爱,他们是烈火中的生命之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一切的光芒。

愿他在天堂平安。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昨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很令我感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艳波女士。

陶女士的孩子杨乃斌很不幸,上帝给了他无声的世界,但陶女士并没有放弃教育他。于是,她选择了陪读。从杨乃斌上一年级起,他妈妈就开始当他的同桌,老师讲什么,陶女士就记下,细心地讲给小乃斌听。渐渐的,杨乃斌上了中学,他妈妈,依然是他的同桌,是他的耳朵。课程量加大,陶女士非常疲劳,可她知道,自己要教的是自己的孩子,她便又咬牙坚持。她说:“只要头疼脑热的,就忍着。”在陶女士这样的坚持下,努力的杨乃斌上了大学,陶女士也终于舒了口气。

为了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玩耍,陶女士费了多少心啊,我应该学习陶女士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我每次都要看,它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晚上八点,我准时坐在沙发上,和老妈一起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内容使我很感动,使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赵久富。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是赵久富说的话。他和他的乡亲因为住处要被淹没而移民。他为了大局,主动煽动村民移民,最终带领三个村三千多人从祖祖辈辈长大的故乡移民到团风。但有一些老人不愿意搬迁,就留在了那里。离别时,搬迁和不搬迁的人们都哭了,因为不搬迁的人大多数都是搬迁的人的父母。所以哭得特别厉害。但他还是和搬迁的人坐大巴走了。到社区成为了团风县黄湖社区的社区书记。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哭。因为我也离开过父母,也离开过居住很久的住处。我承认这种感觉不好受,但他为了大局还是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的人总是能让我们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看《感动中国》,一个个事迹让我热泪盈眶,同时又是让我受益匪浅的节目,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冷水镇的一名语文教师,他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扶养三个女儿,20xx年,母亲得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刚开始犯病时,神智并没有那么糊涂,曾有人问她:“把你送到敬老院好吗?”她说:“我要和儿子在一起。”当时陈斌强就流下了眼泪,他下定决心,要带着母亲去上班。他五年如一日,每天从家到学校要骑30公里的路,细心地照料母亲,帮助母亲梳头,擦身子,穿衣服……陈斌强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小时候,这根布带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被陈老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今后,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惹父母生气,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百善孝为先”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习陈老师的这种精神,从自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关心家人,关爱社会,让社会充满爱的味道。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其中,我最欣赏第二个人——陈斌强。

在他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照顾他们三个孩子,为了不让他们三个孩子走丢,便用一根布带把母亲和孩子们连在一起。现在,他长大,母亲在58岁那年得了老年痴呆症,而陈斌强在离家三十里外的一所学校当语文老师,一个星期跑一趟,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有一次,他在学校上课,母亲因不识路而不知道怎么回家这件事后,陈斌强决定把母亲带到学校来,并用那根布带把他们紧紧绑在一起。每天既要教学生,又要带妈妈,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帮母亲上厕所,晚上哄母亲睡觉,还要给母亲喂饭,真辛苦呀。

他的颁奖词是: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

我真敬佩他呀,他每天不怕辛苦来照顾母亲,以后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每当看《感动中国》这一档节目时,都会被每一位获奖者的介绍短片所感动。其中最令我为之震撼的人——刘伟。

刘伟在小时候玩耍时,双臂被十万伏特电流击中,失去了臂膀,刘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开始向游泳方面发展,因为没有双臂,他的.平衡能力很差,可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练习,拿到了许多获奖证书,但是正当他准备向残奥会进军时,他在体检时被查出不能剧烈运动,否则身上会流血。

可是,他身残志坚,开始练习弹钢琴,每天都练七个小时,常常忘记吃饭。终于,他现在已经练到钢琴七级,并获得了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弹奏《梁祝》的机会。演出时,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多了不起的一位无臂钢琴师啊!

事后,他写了一本自传,名叫《活着已值得庆祝》,面对命运的不公,他竟然还能写出这本书来,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到最后,《感动中国》送给他的四个大字是:“隐形翅膀”!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这一年里,谁曾让整个中国动容?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今晚播出,十位“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揭晓。他或她,曾倾一己之力,践一生之诺,触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柔软,激起一个国家拔节生长的力量。与高贵的灵魂对话,书写自己的不凡人生。

孙家栋,87岁,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xx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面对孙家栋,《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说“东方红”响彻环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今天,我观看了山东电视公共频道的感动中国节目。分别讲述了两位人感动中国的事迹。

第一个是陈斌强,她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陈斌强把他的母亲放在家里,可是有一次她的母亲迷了路,差点回不了家。陈斌强决定把他和他母亲用根绳子绑在一起,上班带着他,时时刻刻都不离开。母亲曾用这根绳子背着陈斌强和他的姐姐、妹妹。陈斌强是一名老师,他身上这种孝顺父母的中华美德影响了他的学生,也教育着我们每一个人。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第二个何玥,她仅仅12岁,却被查出脑瘤。何玥偷听了医生对她父母说的话,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医院有许多重病号,何玥去世的前一天,她决定把器官捐出救更多人。她对父亲说起这件事,开始她父亲不同意,最后还是照做了,并且她的父亲也决定去世后把自己的器官捐出。何玥,这么小的年纪有如此伟大的善举,真的令人敬佩。

何玥没有逝去,她的生命在延续……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亲。“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这是她的颁奖词。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同桌妈妈”。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读。每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一日。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何玥,十二岁,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女孩。在汶川大地震期间,何玥不仅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还劝服父母各自捐了一个月的工资。可即便这样,上天仍是让他受尽了病痛的折磨,让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换上了脑瘤。可命运多舛的她却如天使般善良,在她得知自己的时日不多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做出了一个令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洗后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在人死后还要在身上动刀子,拿走属于自己的器官,不吉利,是对死者的冒犯。可是天使般的她却不怕,在弥留之际还想着帮助他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天使,带着微笑和散发着光辉的光环,挥动他纯洁的翅膀飞翔。

她捐赠的器官救助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肝癌患者。其中的一名患者家属特地从藏族赶来为他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从此两家人变成一家人。

她的爸爸在感动中国的现场演讲,他不能哭,因为他的女儿何玥在面对病魔时都没有哭,所以他也没有哭。我觉得他好坚强,好坚强,令我自愧不如。他用他的行为感动了他的父母,感动了我们。

就如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颁奖词中所说:“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你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生活。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2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科学家黄大年。他面对着美国的优异条件和美国科研组队的挽留,还是坚毅的决定了要返回祖国,来到了母校吉林大学。经过了五六年的时间,研制出了高科技。黄大年甚至为了祖国,在坐飞机时晕倒了,到医院检查时,竟然得了胆管癌,最后,年仅58岁的黄教授去世了。

在生活中,我感觉我远远比不上他。他不仅比我懂得多,是一位科学家,还一个爱国人士,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而我,虽然成绩优异,也天天说很爱国,却没有把什么贡献给了祖国。而他,当初,在美国那我好、优越的条件,去还是放弃了,回来建设祖国。在临死之前还说:“如果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电脑拿回去,那里面有很重要的资料。”

他们的感人事迹真的很伟大,我为他们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孙家栋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目前,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由他主持研制的卫星就多达30多颗。

此外,他的人生还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孙家栋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的孙家栋,不论是投笔从戎、出国留学,还是放弃航空专业投身航天事业;不论是从导弹研制转为卫星研制,还是从技术岗位转为行政岗位,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

即使是88岁高龄,他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并且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渴望和期待。孙家栋爱航天事业爱得是那么炽烈。他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今夜,向这位航天巨匠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