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记叙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记叙文1实验课是让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的课程。实验课可以分为物理实验课和植物实验课。植物实验课专门研究植物,为我们揭开植物世界的奥秘,下面让我来介绍植物洋葱的实验。
首先,我从桌子下的柜子里取出一台显微镜,水平地放在桌子上,这是防止不小心摔在地上,使显微镜损坏。接着,把各种的零件都安上,调整好。
接着,拿起实验对象,如半边的洋葱,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在洋葱表皮上划一个“#”,然后用一个小钳子,把“#”字中间的正方形慢慢撕下来,把它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地盖住。如果用力过度,可能会损坏载玻片和盖玻片。盖好后,空气便不能进入。老师说:“植物的细胞核用肉眼无法看见,所以要用碘液‘染色’。”我取出一根吸管,在装有碘液的瓶子里吸了点碘液,从两块玻片的缝隙滴进去,再拿出一张纸巾把多余的碘液抹干,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把它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一下左边的开关,显微镜前面的灯立刻亮了。调好反光镜后,把左眼靠近目镜,然后按顺时针拧粗焦螺母,直到能看到物体后为止。
这时,用左眼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细胞一个跟着一个,排列得井然有序。各个细胞都相连着,没有一点缝隙。而且每一个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估计一下细胞的大小:从镜里目测出一厘米,目镜的放大倍数是二十乘以十五的话,那么,细胞就是三百分之一厘米。我不禁感叹:原来细胞是如此的小。
实验结束后,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慢慢取下来,打开后到旁边的洗手池洗净,用纸巾擦干,最后连同显微镜一起放在柜子里。
通过实验课,我们不但掌握好学习细胞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一些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实验课。
实验记叙文2星期六,我正在读课外书,发现书上写着盲人能识黑白罐,我想盲人没有眼睛,怎么来识黑白罐呢?我决定亲自做个实验。
傍晚,我准备了黑、白两只铁罐,然后用红布蒙上眼睛。我伸出手一摸,一点感觉也没有。根本不知道哪个是白罐,哪个是黑罐。
为了证明书上的说法是正确的,我又试了一遍,还是没有感觉。我只好请来爸爸,爸爸笑着说:“明天我们一起试试。”
第二天,爸爸让我把铁罐拿到阳台上,我一脸疑惑,爸爸神秘地说:“一会儿我们一起试试。”
阳光下,爸爸放好铁罐,然后蒙上眼睛,大约过了五分钟,爸爸让我用手分别去擦两只罐子。咦?怎么一个烫一个不烫呢?“爸爸,怎么回事呀!”我好奇的问。爸爸说:“你把布拿开自己看一下吧!”
我急忙拿掉布,一看,发烫是黑罐。两只罐同时放在阳光下晒,为什么两只罐子不一样烫呢?我苦思不得其解。爸爸见我一头雾水便耐心地讲解起来。
原来,黑色和白色光线的吸收量不同,黑色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光线,而白色却反射了所有光线。怪不得呢!我恍然大悟。因为黑罐子是黑色的,所以便比白罐子更容易受热。
怪不得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是因为它能反射阳光中更多的光线,不至于感觉太热。冬天若穿深颜色的衣服,你就不会感觉太冷。
其实,只要悉心观察,仔细观察,生活中一定会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
实验记叙文3今天,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会走路的杯子。听了这个名字,你一定会想,杯子怎么会走路呢?想知道,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需要一块玻璃板,两个玻璃杯(一个装满水的),还有一个黑板擦和一个吹风机。
首先用板擦把玻璃板垫高五公分左右,成为一个斜坡。再在上面撒上水,涂抹均匀。接着把空杯子口沾上水,倒扣在玻璃板的最高处。最后将吹风机插上电,然后打开高速度,向空玻璃杯底吹气。
可吹了好一会儿,杯子像一个调皮的小孩,紧抱着玻璃不肯放手。老师又继续吹,这次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好像怕它真的长腿逃走似的。看了几分钟,杯子还是纹丝不动。我心想:老师是骗人的吧。可这时有人大喊:“杯子动了!”果然,杯子开始走走停停,慢慢动了起来……
实验结束后,老师问:“有谁知道原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这时郭泓沥说:“是因为热空气上升,打起了杯子。”老师很高兴地肯定了他的答案。老师还说,热空气的作用可大了,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的原理。
这个实验使我想知道生活处处有科学,我们要留心观察,多做实验。
实验记叙文4周六,老师和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管理中心的“景观桥“做实验,这一实验叫“水里龙卷风”。这一实验要2个塑料瓶子,黑色素水和连接器。
教师先规定各位看他做一遍,随后再自己做。教师在做实验的情况下,有一些同学们在用心的写记录表,有一些同学们在思索这一实验的科学研究原理,还有一些同学们在想要做这一实验要注意什么,景观桥越来越十分清静。教师解读完之后,我先跑到洗手间里把一个瓶塑料瓶盛满,随后再滴进几滴翠绿色素
,转来转去了一下水,立刻就变为鲜绿色的了,像一块晶亮的大晶石,好看无比,然后我就用连接器把2个塑料瓶子相互连接,装连接器的情况下,我十分担心,担忧水就会向飞沙走石一样跳出来。因此我做的十分的慢,过了一会儿,连接器总算装好啦,因为我大大的地松了一口气,最终我轻轻地晃了下联接好的水瓶座,一个十分真实的“水里龙卷风”就产生了,并且这种"龙卷风”还会继续摆动,如同一位“歌唱家”在舞蹈一样。
就在学生们玩得开心的情况下,教师离开了进去,和蔼可亲地问道:“大家了解龙卷风的产生有哪些原理吗?”很多同学们都摆头说:“不清楚。”教师用心的回应到:“这儿由于龙卷风有一种向心力,向心力是一种惯性力的反映,它是转动的物件,避开它的旋转中心,向受精力的危害,大家水瓶座附近的水就变成了一个中小型龙卷风。“学生们一听,这才懂了这一原理说:“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一实验好玩儿不但使我们知道很多科学研究原理,也是给大家产生了无穷无尽快乐。
实验记叙文5今天,我要做一个小实验名字叫做摩擦起电。我是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的,我要证明摩擦起电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奇。
我首先准备了实验需要的工具,有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把尺子。我先把纸剪成细小的纸片,然后把尺子放在头上摩擦,尺子在头上摩擦了大概2分钟左右我拿了下来,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我把尺子放到剪好的碎纸片上,这时我瞪大眼睛一下也不敢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只见碎纸片搜的一下飞到了尺子上,我成功了我高兴的欢呼起来。但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带着大大的疑问向爸爸求助了,谁知这个问题也难 ……此处隐藏2972个字……验记叙文12
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你能正确地辨别出来吗?大家一定会说,这有什么难的。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区分生熟鸡蛋有12种方法,你一定会很惊讶吧!今天,黄校长就带着我们见证了科学奇迹,和我们一起探索了生熟鸡蛋的12种区分方法。
辨别生熟鸡蛋的十二种方法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直立旋转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头朝上,开始在桌子上旋转,看看会怎么样。
老师一说完,我就立即拿起一个熟鸡蛋,转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告诉同桌:“熟鸡蛋像在跳舞的舞蹈演员似的,转了超过十圈还没有倒下来呢!”同桌冷冷地对我说:“你生鸡蛋转了吗?”我这才想起来,便急忙拿出一个生鸡蛋转了起来。结果一不留神,“啪”,我的蛋光荣牺牲了。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我狼狈不堪,赶紧把碎鸡蛋收拾好。呵呵,幸亏我还留有一手呢!我从书包里重新拿出一个生鸡蛋转了起来。“我又发现了!”我兴奋地对同桌说:“生鸡蛋像被车撞了似的,刚刚转了不到五圈,便摇摇欲坠,‘哐’地一声倒了下来。”
这时,黄校长问我们:“谁有发现了吗?”我立马把手举得高高的。黄校长看见我穿了一件鸡蛋色的衣服,便叫了我起来回答。我头头是道地回答:“生鸡蛋因为它的蛋黄是液体,不容易转起来;而熟鸡蛋的蛋黄是固体,它容易转起来。”黄校长听了,向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对我说:“来,奖你一个熟鸡蛋。”我接过熟鸡蛋美美地坐在位置上。顿时一阵“哇”声传满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轻轻敲开蛋壳,一边吃了起来,一边继续与黄校长一起研究,区别生熟鸡蛋的其它方法。
接下来,黄校长又让我们把两个鸡蛋放在灯光下看,用眼睛来辨别生熟鸡蛋。我仔细端详了一阵,左看看,右看看,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嘛。这时,黄校长一边说:“当当当当。”一边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小小的手电筒,往一个鸡蛋上一照,“哇……。”“啪啪啪……”,同学们的惊叹声中夹杂着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鸡蛋居然从肉色变成了非常亮的红色,真是不可思议啊!黄校长笑着说:“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能透光,而固体的熟鸡蛋则不行。”
随后,黄校长又给我们介绍了:“跌撞滚滚法”、“咚咚听听法”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很有趣,也都充满着科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十分的快乐,更收获了许多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呀!
实验记叙文13今天放学,我急匆匆跑回家,拿出两个纸折的盒子,都铺上一层餐巾纸,一个加点水,一个不加水,再在上面撒上几颗优质的绿豆种子。
这是干什么呢?哈哈!原来今天科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看看,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呀?我忘记给实验的盒子贴标签了,不然以后就不知道哪个盒子是加水的,哪个盒子是不加水的了。加水的是实验组,不加水的是对照组。接下来就只要每天给它加水就行了。
刚刚把它们放好的时候,两个盒子中的种子是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过了大概20分钟,实验组的绿豆开始吸水膨胀了,像是蜜蜂喝足了蜜,肚子滚圆滚圆的,对照组的绿豆却毫无动静。第2天早上,实验组的绿豆已经长出了胚根,对照组还是没有动静。第3天早上,实验组的种子竟然“站起来了”,还长出长长了黄白色的茎和叶,对照组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第4天早上,实验组的种子白白的肚子变成了淡紫色,对照组的种子慢慢的霉烂掉了,不会发芽了。第5天,第6天……就这样实验组的绿豆苗一天天的长高,有几根豆芽还“抱”在了一起,向高处伸展!
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豆芽,神奇的豆芽啊,你是不是白天在休息,晚上却悄悄的生长呢,所以每天早上都是有新的变化,这些天里,你陪伴着我,给了我不少知识。
实验记叙文14今天,在作文课上,老师拿来两盒鸡蛋,同学们的目光瞬间聚集到这些鸡蛋上。
老师问到:“这两盒鸡蛋,如果不让你用手摸,你认为哪盒是熟的,哪盒是生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看法,意见都不统一。
接下来,老师拿来一袋盐和一个装了清水的透明杯子。只见老师拿起一个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慢慢沉到了水底。老师开始往水里加盐,一边加一边用小棍搅拌,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了哪个环节。有的同学还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盐越来越多,水变得越来越浑浊了,鸡蛋就像一个小气球一样渐渐网上浮,终于,它露出了一个小脑袋。同学们都惊讶地叫着:“浮起来啦,浮起来啦!”大家争着用手指轻轻一点,鸡蛋沉了下去,又马上浮了出来。我舔了一下手指,“呀,好咸呀!”我不禁喊道。这会再看杯底,沉淀了厚厚一层盐。透过杯子看,鸡蛋圆圆的,真像个小气球。
我们把它拿出来,往碗里一打,啊,是个生鸡蛋,金黄的蛋黄,圆圆的,像个小太阳,令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生的鸡蛋能浮起来,那么熟鸡蛋可不可以浮起来呢?于是我们将一个熟鸡蛋放入盐水中,还没等我们搅拌,它就浮起来了,而且比生鸡蛋浮得还高。
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做实验,一组往水里加糖,另一组往水里加油。我们组加糖,加了好多后鸡蛋还是纹丝不动。老师让我们耐心搅拌,让水底的糖被水溶解,鸡蛋终于渐渐往上浮,大家不禁鼓掌欢呼,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我看到加油的那组实验结果也出来了,水面上浮着黄色的油脂,鸡蛋还沉在水底。我们终于用事实证明了往水里加糖也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这次实验的材料都是家里常见的,可见科学就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善于探索,就会有收获。
实验记叙文15“丁零零”,上课了,这节课大家格外兴奋——我们要用气球的反冲力来驱动小车。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实验要点后,我们就开始实验了。
徐梓颢负责吹气球,不一会儿,我们组的气球就变得又大又圆了。哈哈,万事俱备,只要我们把气球绑在小车上,实验的第一步就算成功了。再看看其他组,他们都还在忙着吹气球哩,我们比他们快多了!一阵笑浪不禁从我的肚子里翻涌出来,真希望我们这组能第一个成功啊!我拿起线,想把气球绑在汽车上,可这气球好像在跟我作对,一直左右晃动着,不肯服服帖帖地“坐”上小车。我们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成功,不禁有点泄气了。
这时吴老师走了过来,见我们一筹莫展的样子,便来帮助我们。耶,太棒了,有老师的一臂之力,我们一定能成功了!吴老师拿起一根线,娴熟地绕了几圈,打了一个结,气球就乖乖地“就范”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解开了系在喷嘴上的线,用手捏紧口子,气在喷嘴里拥挤着,仿佛都想第一时间冲出来。
这是多么伟大的时刻啊,小车要发动了!周围的同学都围了过来。我把手松开,喷嘴里发出了“噗噗”的声音,好像在说:“我们要启程啦!”大家屏气凝神,紧盯着小车,期待着这“伟大时刻”的到来。出乎意料的是,小汽车的轮子好像被粘住了似的,一点都没有动起来的痕迹。可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呀,快动起来呀!我不禁着急起来。可等到气球里的气都放完了,小车也没向前挪动半步。一旁的同学都笑炸了:“哈哈,肯定是你们的车有故障!”“哈哈,你们是在和蜗牛赛跑吧!”……唉,都怪这气球不给力,害得我们实验不成功,还成了大家的笑柄。
这次实验可真够糟糕的。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气球吹得鼓鼓的,让小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