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范文 > 工作方案

《识字2》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08 21:13:05
《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2》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2》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2》教学反思1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识字2》教学反思2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 ……此处隐藏6513个字……给大家听听吧。

生1:我读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长辈,懂礼貌。

师:对呀,“尊长辈”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长辈。平时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长辈的呀?

生A:爷爷奶奶来了,我给他们倒茶。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B:见到叔叔阿姨,我会向他们问好。

师:真有礼貌呀!

生2:我读懂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改正。

师:是的,做错事情,应该马上改正。知错就改还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洗洗碗筷,扫扫院子。

师:对呀,书上说家务事──(生:愿承担)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我帮奶奶洗拖鞋。

生:我帮妈妈洗碗,洗菜。

生:我还帮妈妈洗过衣服呢!

……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长辈”呢?

师:谁来帮他?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长辈。

师:辈分比我们大的人就叫长辈,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

生2:“态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师:课文里说什么时候要态度好呢?

生: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师: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来演一演。

生:我会轻轻地跟他们说。

生:我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他们。

师:对,长辈们做错了,就应该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那样,有礼貌地、诚恳地提醒他们,这样就是态度好。

(正当学生讨论得热闹,叶健斌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想法。我可不可以给这篇韵文加个题目呀?我心里一怔,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呢。脑子一转,识字2没有题目,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给“识字2”加个题目。)

师: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识字2”没有题目,我们正好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呢!你想给它取什么名字?(叶健斌略加思索,说一时还想不出来,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给这篇韵文取个题目,好吗?

(生跃跃欲试)

生1: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让它叫“三字歌”。

师:为什么这么叫?

生2: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师;不错,你很会观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

师:真不错,大家给这篇韵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呢?

生(叶健斌):老师,我觉得取“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最好。课文讲的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好孩子。

师:是呀,你们也都想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们就把“识字2”这篇韵文取名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过)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

《识字2》教学反思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用看一看,猜一猜的方式开始,一下就把孩子的眼光吸引过开了。我先出示了一个人的图画,小朋友一下就猜出是“人”字,问他们是怎么猜到的,小涛说:“图上人走路的样子像一个人。”小朋友在不断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观察能力越来越强了,心里一阵高兴。随着图上人数的增多,孩子的学习兴致也随之上升。从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通过看图,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而且读懂了字的含义,虽然没有明讲,我相信他们对会意字一定有了一定的认识。

《识字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小诗的后一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很难理解。我先讲了《蚂蚁搬小青虫的故事》,可宇豪居然说“把黄土种在地里就会变成金子。”晕倒!一定是受了《木偶奇遇记》中故事情节的影响。怎么办呢?我想起了体育节上的事,就问小朋友我们班是怎么取得双人跳绳、三人四足的游戏的胜利的?小朋友都能说到是参加比赛的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赢的。就顺水推舟告诉他们这两句话也是这个意思。第二堂课中我又补充了一些句子“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能读懂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识字7》的内容较前面两课略显难了点,特别是理解两首儿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我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整体上有个感知,这也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起了引领的作用。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情景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欲望,所以在本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讨书中的知识。课伊始,我给他们猜字谜,从字谜中由浅入深讲解对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的结构,有什么异同点,学生通过对比,基本都能说出藏在字中的奥秘,体会了中国造字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兴趣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儿歌的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知道了团结力量大、做事要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之后学习“木、林、森”以及儿歌的内容,我并没有放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效果也不错。

但是毕竟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有时回答的问题也是答非所问,个别的在整堂课中都保持“沉默”,因此教学时,不能只顾赶课,而忽视了那些“沉默”的学生,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的阳光,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识字2》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